科技赋能环卫作业提质升级

发布时间:2025-03-17 08:54:36   来源:  星空体育app下载官网

  在广东省广州市白云文化公园,两位特殊的“城市美容师”——无人驾驶清扫车正围绕公园内外进行巡回保洁。据悉,该清扫车配备充电加水一体桩,通过传感器、防撞装置等技术,能轻松实现自动充电、加水、倾倒垃圾,无需人工辅助。清扫车遇到行人、车辆等动静态障碍物会智能避障,如遇到紧急状况,还能够最终靠急停按钮紧急制动,保障行人和清扫车的安全。

  近年来,广州市引入无人驾驶清扫车等先进环卫设备,提升机械化保洁水平,通过人机协同的方式,助力环卫作业全面升级。

  据悉,无人驾驶清扫车可以容纳150升垃圾,充电一次可以连续清扫6~8个小时,清扫效率可达到5760平方米/每小时。在作业模式上,清扫车通过人机协同作业,在实现环卫工人工作量减负的同时,也提高了环卫工作效率。“清扫车使用磨合一个月后,基本形成较为稳定的协同模式。环卫工人先将绿化带和草坪上的杂物清扫到人行道,随后无人驾驶清扫车按设定路线自动清扫。”环卫部门相关负责的人介绍说。

  在白云区城市管理监控指挥中心,一架无人机在工作人员操作下起飞,开启环境卫生空中巡检并与清扫车形成协同联动,探索“空中巡查、后台交办、自动清扫”模式。该模式利用无人机巡航以及摄像头监控发现环境卫生问题、形成线索后,在智慧环卫系统分派任务工单,经过人工审核,清扫车按照指令完成清扫。目前,白云区已在太和镇、钟落潭镇等地建设4座无人机自助机场并同步开发无人机飞控平台,具备线上线下指挥调度、航飞控制、航线规划、数据管理、飞行记录、航线管理等功能,实现无人机远程实时控制,无人机起飞降落、飞行轨迹设定、线路任务规划、定时任务执行等在电脑端可“一键操作”。

  在越秀区秉政街,背街小巷里缓缓行驶的无人驾驶清扫车成为老街区里一道独特的风景。无人驾驶清扫车从今年9月开始在越秀区大塘街道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这也是全市首个在背街小巷应用无人驾驶清扫车的案例。

  清扫车运行线路包括秉政街、担杆巷等,运行区域包括小学、幼儿园、快递驿站等多类型场景。配合社区改造提升工作,有关部门对坡度、止车柱进行适应性改造并定制化开发导航算法,保障该清扫车在背街小巷中顺畅运行。

  投放无人驾驶清扫车,为何选在路况复杂的背街小巷?据悉,背街小巷人流量大,居民行走、行车状况多样,对于无人驾驶清扫车来说是很难的复杂场景。选择在这个地方进行试点也还是为了让它适应各种各样的现实情况,不断进行升级迭代。在这里试点成功后,清扫车可复制的场景就会更多,会考虑在全市范围内更多地方进行推广。

  据相关负责的人介绍,目前清扫车已投用了3个月,每天对区域进行3~4次清扫作业。作业人员通过手机小程序对机器进行操控管理,高效便捷。“无人驾驶清扫车采取全天候分时段循环作业,尽量在人流较少的时段清扫,逐步达到无人化运行的目标。清扫车投入后,清扫效率大幅度的提高。”

  除白云区和越秀区外,荔湾区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陈家祠周边区域也投放了无人驾驶清扫车,作业人员可远程操控,实时掌握机器运作时的状态。环卫工人通过专业培训后,可向设备操作员、监控员、安全员等角色转变,有效提升环卫保洁效率和城市市容市貌,降低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在天河区,天河体育中心、临江大道、华南国家植物园也陆续投用了无人驾驶清扫保洁设备,逐步提升了保洁作业质量和环卫精细化管理上的水准。目前,广州市重点在人行道、背街小巷以及部分具备条件的镇街、社区试点使用无人驾驶清扫设备,按照“人陪车、人随车、人管车”的步骤逐步建立人机协同作业模式。

  为全面提升施工安全性,近年来,上海、南宁等地通过推广共享安全帽、引入“智慧安全帽”等措施,从源头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乘着时代大潮奋楫前行——记习同代表委员共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大计

  春天的盛会,奋进的中国。党的主张、人民心声、国家意志,在此交汇凝聚,写下共商国是的时代华章。

  日前,中国电梯协会发布蓝皮书《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工作技术指南》。该指南从经济适用、安全耐久、运行平稳、绿色环保和通信畅通等多个角度确定了更新改造电梯的技术方面的要求,为顺利推动住宅老旧电梯大规模更新改造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安全乘梯、放心乘梯

  2024年以来,广东省云浮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云浮中心”)实施多项举措优化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降利率、提额度、增加覆盖面,打好政策组合拳,更好满足职工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近日,从河北省张家口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获悉,今年,张家口市将对34个城镇老旧小区做改造,惠及居民7314户。老旧小区改造在做好水、电、气、路、通信等基础设施改造的同时,具备安装条件的小区要全部配套建设电瓶车充电桩,进一步推进加装电梯工作。

  两会速递 住建部部长倪虹:建设“好房子”是房地产企业和建筑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赛道